2003年5月8日 星期四

關於閱讀與寫作

文字的『內容』與『載體』

高年級的孩子閱讀的文本乍想應該多數來自制式教材如課本等,實質則不然。隨著孩子思維能力的成長、學習領域的增廣,以及閱聽興趣的轉移,孩子所選擇閱讀的文字材料,實已大大超出制式教材所承載;除卻主觀能力的轉變,相對於孩子本身變化的客觀條件,包括媒體閱聽工具與社會主流議題的更迭等,更是強勢地影響孩子學習的內容。讓孩子超越轉換變異的「載體(承載內容的型式)」,而能從從不同的資源中汲取到應學習的「內容」,是指導孩子多元閱讀時必須審慎規劃與不斷探索的課題。............

從『後設閱讀』到學習單

將閱讀的材料經過適當的、精心規劃後的活動形式推置到學生面前以後,接下來要學生進一步作什麼才是指導學生多元閱讀的重頭戲。常用的引導技巧與原則即是「後設閱讀──閱讀後的探索與回饋」。當然可以、也應該提問,提問的過程與內容大致分為「封閉性的提問──透過對文中內容進行5W1H,進而發現文本的實質涵義與絃外之音」與「開放延伸的提問──隨著文中的線索,引爆其他相關的議題與聯想」。兩者所交叉展開的後設閱讀活動,形塑了開啟孩子視野的閱讀學習單,也不斷刷新並提昇孩子甚至教師自身對閱讀的嶄新理解。............

寫作的材料

從兩個面向談為孩子設計的寫作材料;其一是「生活的各類素材」,另外一類則是「多元知識的預備教材」。在「生活的各類素材」中,從處理生活中的省思/回饋/觀察/創意發想等出發,並結合閱讀與寫作的入門知識,引導孩子處理這類寫作材料時「敘寫重真實,體裁富創意」,『李白教室』與『春風少年』大致屬此類。而在「多元知識的預備教材」這類寫作材料中,旨在引導孩子開始體驗閱讀及寫作大世界中,五花八門可談可寫的學科領域及知識內容;除了可在這類寫作中觸及並引發孩子對新鮮知識領域的閱寫興趣外,在[讀-寫-讀-再寫]的反覆操作中,汲取不同文字載體(可能是說明書/雜誌廣告等)的文字養分與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