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教師的職業良知在教育品質上的機制
對於政府以共體時艱或為免影響學生的教育品質為由,而貿然希望在寒暑假及教學工作時數上動刀,實難令第一線的教師們信服。當知在整體的學校教育架構中,攸關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絕非僅是可恣意增刪之授課時數爾。若執意扭轉經設計且行之有年的寒暑假結構、或有意無意打壓教師權益,代之而起的反彈,將是教師工作的公務員化。
殊不知現行教學結構中,尤其是小學教師,自七點卅分起至四點多,即使非當堂授課時間,亦因學生事務之突發與應變而需隨時待命;期間包括了午餐、午休等時間。而放學後的備課或與家長的家庭聯繫,亦或多或少佔據下班後時間。諸如此類處灰色地帶的工作時間,令教師實際工作時間遠大於帳面上的工時,而大半由教師的教育良知概括承受。如因政策上的錙銖苛扣教師權益上的非工時所導致的反彈,則教師大可如一般公務員於八點打卡,中午享有一個半小時無須出現在工作場地的休憩時間,五點半下班打卡後回拒一切與工作無關之家庭聯繫;如此之教育機制絕非重道尊師的台灣教育所願見。
真正檢討之途,該是在有限資源中不斷反思改良教育策略的前瞻與適切性,以及教育資源的充實及執行效能為上,一味在量上的工作時數做歸咎或膚淺調整,恐怕祇是造成無謂的誤解和反彈,低估了粗率政策可能對複雜的教育機制所造成的傷害及負面的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