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存在於兒童的與成人的美術教育間,造成差異的元素是什麼?原屬於成人美術範疇的指導,越過了怎樣的臨界點,還原、回溯成為對象為兒童的美術教學?
倘若將最終解決這個課題的關鍵界定為基於生物觀點、身體與知覺發展的階段不同,以致作為成人美術教學的指導原則和策略,無法對等地拿來指導兒童進行美術的觀念與創作啟發,則未免粗率處理美術作為一完整、獨特符號系統之課題。
試做淺顯的比較:部份成人在被給予相當的美術指導後,也僅能以粗淺、基礎地、簡易地認知型態消化美術語彙所建構的符號系統,諸如對元素(形式、表現)的理解,及組織並運用美術元素進行創作;反之,兒童卻很有機會並有極大的潛能透過適切地﹑開放性地誘發與指導,對美術觀念極創作產生相當程度的理解甚至進行較複雜或較困難的創作。
答案的關鍵在於美術系統的獨立與自成體系。於是美術教學者必須嚴謹處理成人與兒童美術教育的分際問題,掌握期間差異的邏輯發展不同的教學策略,其中固然不乏相互滲透的生活經驗與共享的社會觀感,分野卻是必然與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