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 星期六

關於「閱讀」

文字的內容與載體

高年級的孩子閱讀的文本乍想應該多數來自制式教材如課本等,實質則不然。隨著孩子思維能力的成長、學習領域的增廣,以及閱聽興趣的轉移,孩子所選擇閱讀的文字材料,實已大大超出制式教材所承載;除卻主觀能力的轉變,相對於孩子本身變化的客觀條件,包括媒體閱聽工具與社會主流議題的更迭等,更是強勢地影響孩子學習的內容。讓孩子超越轉換變異的「載體(承載內容的型式)」,而能從從不同的資源中汲取到應學習的「內容」,是指導孩子多元閱讀時必須審慎規劃與不斷探索的課題。


「後設閱讀」到學習單

將閱讀的材料經過適當的、精心規劃後的活動形式推置到學生面前以後,接下來要學生進一步作什麼才是指導學生多元閱讀的重頭戲。常用的引導技巧與原則即是「後設閱讀──閱讀後的探索與回饋」。當然可以、也應該提問,提問的過程與內容大致分為「封閉性的提問──透過對文中內容進行5W1H,進而發現文本的實質涵義與絃外之音」與「開放延伸的提問──隨著文中的線索,引爆其他相關的議題與聯想」。兩者所交叉展開的後設閱讀活動,形塑了開啟孩子視野的閱讀學習單,也不斷刷新並提昇孩子甚至教師自身對閱讀的嶄新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2004舞山 花園網頁‧教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