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沒有透過《藝術教育的本質》一書從社會、經濟、政治、心理、認知及道德五個面向分析藝術教育,我們不難理解藝術教育確實在完整的經濟體系中具有某些重要的意義;而這件事自古皆然。舉例而言,羅馬時期將幾乎全年無休的藝文活動與公民教育畫上等號,不難想見藝術教育即使在極權或非資本主義型態的社會及歷史中,總是顯露其重要的經濟學面向。
「如果品質在藝術經濟學中是一項值得深思的特質,那麼藝術教育也算是藝術經濟學中的另一特質……從美學的觀點來看,品質可說是藝術的加乘價值,影響藝術品的經濟效益及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藝術教育對經濟消費的影響雖然間接卻強而有力。只要稍加考量”品味與流行”、”風格與時尚”、”表現與裝飾”、”美觀與效益”、”真實與褪流行”之間的對立即可明白。」
藝術教育除了提供創作者一個名正言順的發源地與某些展演機制,但最重要的經濟面向則表現在藝術教育總是對於廣大消費品味具有影響性甚至決定性因素。
「藝術與經濟的語言或術語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經常被忽略,即便如此,我們仍可歸納出藝術和經濟共同使用的兩個名詞:物品與價值。」
「藝術賞析其實是個具備知性及強烈情感的修養,它綜合藝術史、哲學史、藝術心理學,及美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更有趣的是,賞析(appreciation)這個字本身就是個經濟專業術語。賞析是拉丁文『價錢』(prex)的意思。」
再次精簡描述了藝術教育與經濟構面密切而微妙的臍帶關係;亦因為如此,本研究認為藝術教育也可以、甚至必須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原則,其中當然也包括爲求產業競爭力之提升所做之各類型策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