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小齊(化名)媽媽,展信平安。
這次的數學,在命題策略上難度中等,但配分較高。
呈現的結果是,各班的及格人數均不及40%,
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是:
孩子都完成了作業,也(曾經)聽懂了課程,
卻無法在考試中將程度(包含理解程度與解題速度)表現出來。
我個人的觀察是:
孩子普遍極度缺乏企圖心─學習的企圖心與考試的企圖心。
我認為老師的教學幾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與失誤,
但學生的表現讓我們不斷深思
問題點究竟在哪裡?問題癥結是甚麼?
我覺得孩子需要「願景」(vision)。
哪怕這個願景很可笑或很小
(以前帶的學生會想「超越同學」、「爭一口氣」或是「搶獎學金」)
但現在這批孩子問題在「沒有強烈的動機」。
做為一個耳提面命、囉嗦的導師,
在教學現場中,我們不斷想超越、改變這個情況,
但我很懷疑我們能有效激勵他們(雖然我們仍未放棄...)。
或許家長可以一起針對這個部分協助孩子
「建立願景」。
小齊也是個體貼、細心且懂事的孩子,
平心而論,未來的六年中學生涯(12年國教免試下)
如果有機會克服這點,小齊絕對有機會突飛猛進、成績優異。
但真正的挑戰仍是:如何讓他想讀、有企圖心讀書?
我們可以一起繼續為小齊努力!
ps.
相對於這個前提,「補習」的「必要性」與「有效性」,
都是相形次要的。如果孩子有企圖心,我的經驗與看法是,
有補、沒補都是有益的!
榮碩導師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