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OD-004:理論觸覺之個人經驗(默會知識) 2

「非學校藝術課程」在此指的是不在學校裡被實施的藝術課程,其中包括了坊間的藝術教育機構或其他機構團體所辦理的「與藝術相關的課程」。這類課程就研究者所主持或協辦從事過的實務經驗中,有很大比例集中在「藝術的技術\技藝之入門引導與進階訓練」;亦即,如以藝術教育的目標來說,在「知識、情意、技能」三方面,「非學校藝術課程」更集中在技能的教學,因此藝術史的內容在其中僅做為類似美勞作業的補充資訊,而在少數不以操作為主要內容的「藝術欣賞課程」,藝術史也常被用來做為作品背景資訊與故事敘述之補充。

與非學校之藝術課程相較,「非學校之藝術相關課程」指的是非發生於學校中、與藝術有著程度高低不同之相關,但一般並非歸類於藝術領域的課程。例如研究者曾經在2007至2008年期間擔任「老人照顧機構家庭化佈置研習會」的內容規劃者與講座,即為一例。該計畫由內政部專案指導,主要目標在協助全國老人照顧機構(包括公民營相關安養、照顧、照護等機構)在硬體環境建置、規劃與布置的過程中,能結合美感造型與功能性,同時在實體運用與心靈層面提供在這些機構中受照顧的「住民」獲得有別於冰冷的、機械式的居住及活動空間,換而為堅固心靈及感受需求的居家(有居家溫暖情意的)空間;當然該目標也應兼顧在這些機構中為數不少的醫護及工作人員之身心。

在這個「非學校之藝術相關課程」案例中,研究者在臺灣長期照顧協會委請下,面為數超過一千個照護機構的與會代表所規劃的全省巡迴講座中,將每一梯次一日共六小時的講習課程分為兩部份,分別是由擔任藝術教育的研究者本身所講述的理論性的「設計的基本概念」,與由實際主持室內設計事務的設計師進行實務性的「空間規劃實務」。上半場主要以藝術史作為講演經緯,透過藝術史將設計元素、風格辨識與運用做深入淺出的介紹,也藉此引介基本觀念供絕大多數為藝術領域外的醫護、照顧人員能掌握基本概念,俾利了解下半場中,室內設計師運用實例探討空間規劃的具體實施時所需的基本語彙與概念。

在此例中,藝術史的推展雖明顯非本講座之主題,卻明顯為其核心內容,或至少扮演關鍵之工具。我們也可以說,藝術史之推展至少在此案例中有其「需求性」。

然而即便如此,官方、半官方,尤其是坊間由社區發展協會、基金會所辦理之「藝術講座」,除了鲜以藝術史作為其主要內容外,多半還將藝術與許多人文或社會議題結合,形成實質為「公共建設與藝術」、「建築欣賞與藝術」、「如何培養孩子能力與藝術」這類實則並不重視
藝術本質(當然更遑論「藝術史的本質」)的講座與課程,而更像是將藝術史中出現的作品片段做為傳達其他訊息的工具。

不過,在以個人經驗建構此紮根理論研究中,理論觸覺的個人經驗之同時,我進一步地冒汗關於「藝術史的意涵(理論的與操作的)」、「藝術史的本質」以及「藝術史的發展中現況」究竟為何?出現應該要盡速掌握以發展進一步比較與產生論述的資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