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推廣閱讀 台港視訊聊心得
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04/22/06D04211/index.html
【記者曾美惠台北報導】台北市4月重頭戲就是閱讀,除了在北市大力推動,還結合新科技,與香港小學進行「面對面」讀書心得分享。市長馬英九昨天為學童說故事,並贈書給新移民家庭,鼓勵閱讀從校園深入家庭。
北市教育局昨天邀請九年一貫課程北區10縣市策略聯盟,參與「台北市與香港城市閱讀視訊交流」活動,分享推動閱讀的心得。河堤國小、健康國小的學童與香港油蔴地天主堂學童對話,簽訂交流協定書,邀約7月份在香港進行閱讀經驗分享及教師交流。
昨天下午,台北市長馬英九為來自台北縣、台北市、花蓮縣的學童說故事,繪本「凱琪的包裹」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個女孩的故事為出發,住在美國的黛西寄了巧克力、香皂和一封信給荷蘭的女孩凱琪,兩個素未謀面的女孩從書信往返中了解彼此的生活狀況。
黛西從信中了解戰後的荷蘭欠缺物資,與媽媽會同地方教會以及鄰居的力量募集到許多物資,寄給凱琪和她的鄰居和鎮民,協助他們度過寒冬。當春天來臨時,凱琪則回報黛西很多鬱金香球根。馬英九期望學童能樂於分享。
香港開始發展閱讀
台北市推動深耕閱讀工作小組、台北市河堤國小校長邢小萍表示,香港近年積極推展閱讀,除了建置「香港閱讀城」網站平台外,去年辦理第一屆好書好讀徵 文比賽,得獎學童可獲得到台北進行參觀訪問的機會。今年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教育統籌局、香港教育城特地合辦「悅讀交享樂-2006全港學界悅 讀大行動」,整個4月份,香港進行「社區童讀月」,為香港兒童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
香港政府也搭配各種誘因吸引學童多讀書,最好的獎品是暢遊香港迪士尼或是搭乘直升機由維多利亞港,提升學童的閱讀意願。
不過,邢小萍說,香港家長還未認知到閱讀的重要性,參與度不像台灣,現在政府單位也正在推動家長參與,希望藉此讓家庭成為閱讀的一份子。
教師缺乏閱讀知能
邢小萍說,台灣投入的志工很多,故事媽媽願意投入。但是推動閱讀本是教師的工作,志工投入後,教師究竟做了什麼?邢小萍說,很多教師不懂如何推動閱讀,因為在40學分的教材教法中,國語文教學只有2學分,連老師都沒有完整訓練,更遑論為學童導讀。
「問題就在於師資培訓過程沒有把關,也沒有增能機制,」邢小萍說,過去曾以教育部經費,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開設閱讀增能班,提供教師進修,效果良 好,不過僅有25位教師能參加,她認為教育單位應該增加更多閱讀增能班,提供教師進修;另外,也應設立認證制度,設計專屬於閱讀的認證,增加教師專業認 證。
推動新移民親子共讀
台北市同時也編撰「新移民親子共讀指導手冊」,贈送給北市新移民家庭,未來該書會贈送給北縣與桃園縣,共同分享資源。
越南籍外籍配偶黎芳梅的女兒就讀舊莊國小二年級,她來台10年,但是國語文能力不夠好,小朋友的功課都先在安親班寫完,回家後自己再檢查,根本沒有能力陪伴孩子閱讀。
黎芳梅說,如果孩子想買書,就會買給她,不過,因為語言能力的關係,無法為孩子導讀,至於台北市政府贈送的指導手冊,黎芳梅翻了翻,看了一下說:「看得懂7、8成,回家以後應該可以照著試試看」。
舊莊國小負責編撰「新移民親子共讀指導手冊」,編輯教師之一陳榮碩表示,該書不僅新移民家庭可以閱讀,事實上,很多家長也不會導讀,該書也相當適合他們。
陳榮碩說,這次的手冊採全注音編輯,以圖代文,大量採用照片,並找新移民家庭拍攝,讓新移民家庭能有親切感,希望提供更多有效的訊息。曾在台北縣澳底國小任職的陳榮碩說,台北市的新移民家庭社經地位、條件與台北縣不同,可在書籍內容調整,配合使用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