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當代藝術教育的時代意義,美國喬治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愛德蒙教授在《藝術教育的本質》中有極其精闢的見解:
「今天藝術教育之所以依然充滿活力,是因為它做到了傳統訓練做不到的一點,即藝術教育對需求有所反應。」
「現代藝術是一種革命,改變了藝術家與觀眾,藝術與社會和美的觀念。更重要的是,身處十倍數的時代,教師的理念也需要改變。因為在電腦時代,知識和技能都有生命的週期,即使我們一生都在同一個工作或行業裡,工作的內容也必須面臨經常更新(Updating)的情境。」
其中不乏對於藝術教育必須、也必然對社會變遷做反應,因為社會價值與文化型態在急遽變化,藝術教育機制以及其中承擔規劃、設計,以及執行策略發展的人員,勢必都將不斷變革且符合新社會的需要。而當社會變遷的主軸包含更趨複雜的專業分工或產業升級,自然藝術教育也不能自免於外地用傳統模式生存,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主動性的積極出擊,主動尋求能提高產能的策略與行動。
「事實上,藝術作為一種新的知識類型,對學生的影響,將不斷地隨著年齡漸長而轉化成一種改善生活品質的力量。」
在愛德蒙教授的觀點裡,藝術教師是「社會工作者」。由於藝術教育所處理的課題密切圍繞著人的知識、人的觀點,因此當人隨著社會變遷而有價值觀或所重視議題等改變時,所影響的人─「學生」或「社會大眾」,以及策略所從生的人─「教師」或「藝術行政工作的執行者」亦須同步在知識與觀念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