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校園內兒童美術創作的相關經濟因素

回到校園內的兒童美術創作本身,在接受某個版本的藝術教育指導並進行學習回饋與創作時,還有哪些可被探討的經濟因素?狹義上,孩子在美勞課堂內的創作,至少還需要一些無法被納入教科書採購與學校代收代辦材料之外的周邊材料,例如剪刀或著色用具等。而更廣泛的經濟因素思考,則可能還需加入有關創作者──孩子本身所處環境的經濟影響;例如,城鄉差距就在其中產生極大差異,以一個同樣要教六年級風景畫的課程為例,鄉村裡或平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可能採以傳統價廉的彩色筆、蠟筆或水彩等,而都會區或平均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地區的孩子,則可能自備昂貴的油畫材料來進行創作。

但是也正因為除了在統一課程綱要的教科書(即便有幾個不同審定版本)教學下,還有諸如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發生在校園內的兒童美術創作才得以產生更多樣的差異與面向。而這樣的創作差異,讓兒童美術作品具有一種別於成人藝術創作的風格與特色,而這特色無形中為兒童美術創作創造出顯著的價值與潛在的商機。

然而這樣的商機創造應先建立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嘗試探索與回答,一件以兒童美術創作的作品為核心的藝術經濟,與一般成人美術創作的作品有怎樣的差異?從藝術型態學的觀點來看,兒童美術相較於成人嫺熟而專業的美術創作,更傾向於素人創作。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兒童美術創作至少具備:富原創性、個人風格強烈、較少學院派色彩影響等特性。此外,一般大眾對於兒童畫所油然而生的一種偏愛情感,也某種程度爲兒童美術創作的經濟價值產生一定的加分作用。因此,坊間已逐漸出現以兒童畫或各類型兒童美術創作做為藝術品本身或包裝之一部分的產品;這些出現兒童美術創作的產品,自會凝聚一定的愛好者與消費者,因此,做為一個具備市場嗅覺的廠商,自然需思考如何將這個元素納入產品的生產體系與利潤思考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摘自:自己。《以一件學校課程內的兒童美術創作為核心的藝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