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OD-009:關於「美術史」

維基百科,做為目前網路上重要的百科全書形式資料庫,透過該網站初步、粗略檢視對於某個概念的基本陳述,應該是可行且必要的(約略相當於檢索大英百科全書等工具事典)。於是,我們檢索維基百科中關於「美術史」的敘述。

首先出現的是這個詞語的摘要: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及其圖像和形狀、使用材料的歷史發展的科學。它也研究和描述美術在其當時和當地的美術感和世界觀條件下的文化作用以及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兩個獨立的句子都只有一個單一子句。

第一個句子大致承襲傳統的關於「美術史」的概念:
1.美術史研究的對象:美術,及其圖像、形狀、使用材料。
2.美術史所研究對象之內容向度:前述對象之「歷史發展」。
3.美術史是一種科學。

概念1關於美術史研究對象的描述,就研究者所閱讀的資料所及,大致涵括上述以作品為導向的美術史,但亦曾有超出該範疇的看法,例如以創作者為主要甚至唯一的作者導向美術史,甚至有將美術史的主軸放在思想或精神分析觀點下之附屬的研究與論述方式。

概念2關於美術史是研究美術相關事件、物件,或人物的「歷史發展」之觀點,因其既放在歷史研究或至少是歷史書寫的範疇內,被理解為對於「研究對象的歷史發展」大致沒有過多爭議,但一旦某些特定論述針對「歷史」的定義與「歷史研究」的方法論產生疑義與挑戰時,美術史或任何文化領域之研究是否研究的是「逝者已逝」之過去的歷史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觀點與論述。

概念3反而相對地成為較無可攻破的觀點:美術史是一種科學。至少,美術史得以某種「系統化」的形式被呈現,而研究的過程中,勢必充滿經過演繹或歸納邏輯爬梳的痕跡,因此,研究者對於將美術史視為一種科學可暫時確認為無誤。

第二個句子就承繼了更多自人類文化學與結構主義之後的論述觀點:
1.美術史對於研究對象所進行的,包含了嚴守程序正確的「研究」,也可能是相對質性的「描述」。
2.美術史會注意到研究對象的「當時」和「當地」,也相對地關照彼方的美術觀感。
3.美術史會注意到「世界觀條件下的文化作用」,而會適度謹慎地避免以意識形態一元的方式進行觀察與研究。
4.美術史除了標註藝術家的形式資訊,也會嘗試關注其創作「過程」。

根據維基百科該條目的細節內容,最早提出美術史這個名詞的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 所做的是「針對古代美術作品進行風格歷史研究」。這個資料兔路幾個訊息:

1.美術史最初的「興趣」與大多數類型歷史學的興趣相仿,是嘗試探尋「古代作品」;在時間上,美術史想追溯或理解「過去」,在對象上,美術史的標的在於具體的、實體的「作品」。

2.以溫克爾曼的研究方法論,美術史最早進行的方式是「風格研究」。進一步來說,「風格歷史」這個字眼可能還預設了「個別的」作品反映的是所研究的當時(古代)「該段歷史」之「風格」,這種說法可能產生兩種理解方式,一種是片面地以個別的、零星的作品「較武斷地」判斷該段歷史之風格面貌,另一種理解則更接近晚近發展出來的關於「個別作品或創作者風格,無可避免地無法逃離該歷史時空下的風格影響」之看法。

研究者尚未進一步去閱讀溫克爾曼的著作,以及他如何演繹、發展出「美術史」這個名詞的論述脈絡,不過就溫克爾曼身為一個典型的考古學家身分,以及師承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同時也是古董收藏者的Flavio Biondo之背景,溫克爾曼不無可能已具備對於美術史須以整體文化脈絡之觀看之研究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參考資料:
[美術史]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8%A1%93%E5%8F%B2
[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A%AB%E5%85%8B%E7%88%BE%E6%9B%BC